我校在宁波市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斩获佳绩

首页 > 学术动态
近日,宁波市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正式公布,全市共计58项著作、论文和研究报告被确定为获奖对象,我校共10项科研成果荣列榜单,包括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、优秀成果6项,获奖等级、总数均位居全市高校前列,其中前三等奖获奖数位居全市高校第二。
序号
|
成果名称
|
成果形式
|
获奖人
|
所在单位
|
获奖级别
|
1
|
数字时代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
|
著作
|
蒋天颖、
王博、
张超
|
国际经济贸易学院
|
一等奖
|
2
|
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贸易网络及增长潜力研究
|
著作
|
王瑞
|
国际经济贸易学院
|
二等奖
|
3
|
A dark side to psychological ownership: Evidence of unintended negative job performance outcomes in the Chinese hotel industry
|
论文
|
俞明传
|
工商管理学院
|
二等奖
|
4
|
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研究
|
著作
|
吕宜之
|
学校行政
|
三等奖
|
5
|
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研究
|
著作
|
刘春香、
邹德玲、
施晶晶
|
国际经济贸易学院
|
优秀成果
|
6
|
近代四川旅沪同乡组织研究(1896-1949)
|
著作
|
陈名扬
|
人文学院
|
优秀成果
|
7
|
王阳明文献的刊刻研究
|
著作
|
邹建锋
|
人文学院
|
优秀成果
|
8
|
万斯同哲学思想研究
|
著作
|
伍强胜
|
马克思主义学院
|
优秀成果
|
9
|
环境信用制度选择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
|
论文
|
陈海盛
|
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院
|
优秀成果
|
10
|
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for carbon neutrality: Evidence from emerging economics
|
论文
|
郑丽雅
|
会计学院(财富管理学院)
|
优秀成果
|
本次获奖成果覆盖面广、学科特色鲜明,深度覆盖数字金融、国际贸易、高等教育、历史、哲学等多个研究领域,既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独立发展深度,也彰显了跨领域研究的融合创新活力。
近年来,我校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,通过推进高水平成果奖培育,举办各类高水平学术研讨会,优化科研保障制度等方式,积极鼓励广大科研科研人员,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,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,加强科研平台建设,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活力,推动形成了一批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高水平研究成果。
未来,学校将进一步深化 “有组织的科研” 工作机制,以更精准的顶层设计统筹科研资源,以更灵活的协作模式凝聚科研力量,持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向更高质量、更具影响力的方向迈进,为服务国家战略、助力区域发展贡献更多高校智慧与学术力量。
(撰稿:科研处(地方合作处)王芳芳;审核:科研处(地方合作处) 王瑞)